站内公告
寂寞驿站 | 站内动态 | 文学知识 | 驿站图库 | 资源下载 | 影音在线 | 我要留言 | 周公解梦 | 寂寞论坛

:::会 员 登 陆:::  
 名  称  
 密  码  
 验证码   
  

:::超 级 搜 索:::  
栏  目  
类  别  
关键词  
 站内搜索   网络搜索
  

:::热门文章TOP10:::  
 独自寂寞
 毛泽东与《红楼梦》
 道歉情书
 第一次犯错
 爱是寂寞撕的谎
 老子道德经(白话文注解)
 羊脂球
 谈看书
 《红楼梦》十个为什么
 中国人的宗教

:::版权及免责声明:::  

  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。
  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,请尽快与本站联系!

 来    源: 寂寞驿站
 作    者: 张爱玲
 发表日期: 2006-10-12 1:49:09
 阅读次数: 12348
 文章标题: 中外文摘散文随笔 → 谈吃与画饼充饥
 查看权限: 普通文章
 查看方式: 查看:[ 大字 中字 小字 ] [双击滚屏]
 正    文:
谈吃与画饼充饥
    报刊上谈吃的文字很多,也从来不嫌多。中国人好吃,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,因为
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。如插花与室内装修,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,而相形之下
又都是小事。“民以食为天”,但看大饼油条的精致,就知道“食”不光是填饱肚子就
算了。烧饼是唐朝自西域传人,但是南宋才有油条,因为当时对奸相秦接的民愤,叫
“油炸检”,至少江南还有这名称。我进的学校,宿舍里走私贩卖点心与花生米的老女
佣叫油条“油炸烩”,我还以为是“油炸鬼”——吴语“检”读作“鬼”。大饼油条同
吃,由于甜咸与质地厚韧脆薄的对照,与光吃烧饼味道大不相同,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
的。有人把油条塞在烧饼里吃,但是油条压扁了就又稍差,因为它里面的空气也是不可
少的成分之一。
    周作人写散文喜欢谈吃,为自己辩护说: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,但是男女
之事到处都是一样,没什么可说的,而各地的吃食不同。这话也有理,不过他写来写去
都是他故乡绍兴的几样最节俭清淡的菜,除了当地出笋,似乎也没什么特色。炒冷饭的
次数多了,未免使人感到厌倦。
    一样怀旧,由不同的作者写来,就有兴趣,大都有一个城市的特殊情调,或是浓厚
的乡土气息,即使是连糯米或红枣都没有的穷乡僻壤,要用代用品,不见得怎么好吃,
而由于怀乡症与童年的回忆,自称馋涎欲滴。这些代用品也都是史料。此外就是美食家
的回忆录,记载的名菜小吃不但眼前已经吃不到了,就有也走了样,就连大陆上当地大
概也绝迹了,当然更是史料。不过给一般读者看,盛筵难再,不免有画饼充饥之感。尤
其是身在海外的人。我们中国人享惯口福,除了本士都是中国人的灾区。——当然也不
必惨到这样。西谚有云:“二鸟在林中不如一鸟在手。”先谈树丛中碉瞅的二鸟,虽然
惊鸿一瞥,已经消逝了。
    我姑姑有一次想吃“粘粘转”,是从前田上来人带来的青色的麦粒,还没熟。我太
五谷不分,无法想象,只联想到“青禾”,王安石的新政之一,讲《纲鉴易知录》的老
先生沉着脸在句旁连点一串点子,因为扰民。总是捐税了——还是贷款?我一想起来就
脑子里一片混乱,我始姑的话根本没听清楚,只听见下在一锅滚水里,满锅的小绿点子
团团急转——因此叫“粘粘(拈拈?年年?)转”,吃起来有一股清香。
    自从我小时候,田上带来的就只有大麦面子,暗黄色的面粉,大概干焙过的,用滚
水加糖调成稠糊,有一种焦香,远胜桂格麦片。藕粉不能比,只宜病中吃。出“粘粘转”
的田地也不知是卖了还是分家没分到,还是这样东西已经失传了。田地大概都在安徽,
我只知道有的在无为洲,这富于哲学意昧与诗意的地名容易记。大麦面子此后也从来没
见过,也没听说现。
    韩战的中共宣传报导,写士兵空心肚子上阵,饿了就在口袋里捞一把“炒面”往嘴
里送,想也就是跟炒米一样,可以用滚水冲了吃的。炒米也就是美国五花八门的“早餐
五谷”中的“吹涨米”(puffed rice ),尽管制法不同。“早餐五谷”只要加牛奶,比
煮麦片简便,又适合西方人喝冷牛奶的习惯,所以成为最大的工业之一。我们的炒米与
大麦面子——“炒面”没吃过不敢说——听其自生自灭,实在可惜。
    第一次看见大张的紫菜,打开来约有三尺见方,一幅脆薄细致的深紫的纸,有点发
亮,像有大波纹暗花的丝绸,微有折痕,我惊喜得叫出声来,觉得是中国人的杰作之一。
紫菜汤含碘质,于人体有益,又是最简便的速食,不过近年来似乎不大有人吃了。
    听见我姑姑说:“从前相府老太太看《儒林外史》,就看个吃。”亲戚与佣仆都称
李鸿章的长媳“相府老太太”或是“二老太太”——大房是过继的侄子李经劳。《儒林
外史》我多年没看了,除了救了匡超人一命的一碗绿豆汤,只记得每桌饭的菜单都很平
实,是近代江南华中最常见的菜,当然对胃口,不像《金瓶梅》里潘金莲能用“一根柴
火就烟得稀烂”的猪头,时代上相隔不远,而有原始的恐怖感。
    《红楼梦》上的食物的一个特点是鹅,有“胭脂鹅脯”,想必是臆腊——酱鸭也是
红通通的。迎春“鼻腻鹅脂”、“肤如凝脂”一般都指猪油。曹雪芹家里当初似乎烹调
常用鹅油,不止“松瓤鹅油卷”这一色点心。《儿女英雄传》里聘礼有一只鹅。伶舅太
太认为新郎抱着一只鹅“噶啊噶”的太滑稽。安老爷分辩说是古礼“奠雁(野鹅)”——
当然是上古的男子打猎打了雁来奉献给女方求婚。看来《红楼梦》里的鹅肉鹅油还是古
代的遗风。《金瓶梅》、《水济》里不吃鹅,想必因为是北方,受历代入侵的胡人的影
响较深,有些汉人的习俗没有保存下来。江南水乡养鹅鸭也更多。
    西方现在只吃鹅肝香肠,过去餐桌上的鹅比鸡鸭还普遍。圣诞大餐的烤鹅,自十九
世纪起才上行下效,逐渐为美洲的火鸡所取代。我在中学宿舍里吃过榨菜鹅蛋花汤,因
为鹅蛋大,比较便宜。仿佛有点腥气,连榨菜的辣都掩盖不住。在大学宿舍里又吃过一
次蛋粉制的炒蛋,有点像棉絮似的松散,而又有点粘搭搭的滞重,此外也并没有异昧。
最近读乔,索伦梯诺(Sorrentino)的自传,是个纽约贫民区的不良少年改侮读书,后来
做了法官。他在狱中食堂里吃蛋粉炒蛋,无法下咽,狱卒逼他吃,他呕吐被殴打。我觉
得这精壮小伙子也未免太脾胃薄弱了。我就算是嘴刁了,八九岁有一次吃鸡汤,说“有
药味,怪味道”。家里人都说没什么。我母亲不放心,叫人去问厨子一声,厨子说这只
鸡是两三天前买来养在院子里,看它垂头丧气的仿佛有病,给它吃了“二天油”,像万
金油、玉树神油一类的油膏。我母亲没说什么。我把脸埋在饭碗里扒饭,得意得飘飘欲
仙,是有生以来最大的光荣。
    小时候在天津常吃鸭舌小萝卜汤,学会了咬住鸭舌头根上的一只小扁骨头,往外一
抽抽出来,像拔鞋拔。与豆大的鸭脑子比起来,鸭子真是长舌妇,怪不得它

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 下一页


上一篇:国语本《海上花》译后记
下一篇:表姨细姨及其他
会员注册 | 版权声明 | 关于站长 | 超级搜索 | 友情链接 
Copyright© 2005-2010 寂寞驿站, All rights reserved。
站长:寂寞的狼 建站时间:2004-10-13 站长信箱:www@jmdl.net
粤ICP备16051526号